中德商桥,德国公司注册
2025/05/19

2023新能源企业出海新趋势,电池储能/新能源车需求井喷

能源企业出海 电池储能 新能源车需求井喷


随着气候变暖危机席卷全球,寻找清洁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要点。目前,许多国家通过增加太阳能和风能的使用,减少煤炭和石油的消耗的行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2023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近年来全球对新能源、绿色低碳领域的需求旺盛,带动了国内相关领域产品出口的增长。在此情形下,中国绿色能源产业链结构化加速发展。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新三大主力。

 

新能源出海主要领域

 

全球新能源产业链进入高景气周期,出海行业主要可以分为电力供给、电力调配和电力消费

三大板块。

 

电力供给:氢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及可再生能源发电

电力调配输变电,储能、电化学储能氢能,充电桩

电力消费:新能源汽车、公共及个人应用领域

 

储能领域,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133.7GWh,占全球87.1%。全球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应用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持续提升至15%左右。2022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031万台,其中中国占比超60%。

 

海外锂电池需求井喷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锂电池出口1097.9亿元,同比增长94.3%。同期,动力锂电池累计出口达25.8GWh。以欧洲、北美为代表的海外市场正成为动力电池新的增量市场,我国锂电池出海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德国、韩国、荷兰和越南,占总出口额的62.6%。其中中国出口至德国的锂电池金额为196.7亿元,同比增长182.6%。

 

户用光储渗透率提升

 

户用光储即家庭储能,可以理解为家庭场景下的微型储能电站。近年来,全球地缘危机导致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短缺,欧美电价大幅上涨。同时海外电网供电稳定性较差等原因促使海外户用储能渗透率持续提升。

 

2021年全球家用储能渗透率仅1.3%左右,预计到2025年户储渗透率有望达28%,其中美国和欧洲是最主要的两个增长地区。

 

德国

图片来源:《中国新能源品牌出海行业观察》,易点天下

https://www.eclicktech.com.cn/html/report

 

德国为例,德国是户用储能全球最大市场,光储装机渗透率全球第一,但行业格局相对分散。德国政府也推出了数个相关政策促进行业的发展:

 

1000储能激励计划针对已有光伏系统通过改造新增储能系统或者新建光储系统提供资金补贴,补贴金额可达储能系统总支出的50%

光伏储能计划每个容量3kWh以上的储能系统提供500欧元补贴,最高不超过3200欧元。

太阳能投资机会光伏设备资金资助金额可达30%,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金额10万欧

 

中国企业目前以组件出海为主,其中逆变器、电池和光伏组件是三大核心部件,合计成本约占整机80%左右,是中企出海主力产品。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显示,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超过1000万辆,绝大多数电动汽车销售集中在中国、欧洲和美国三大市场。从全球的需求来看,电动车的趋势已经开始逐渐超过油车的需求,预计新能源车在2025年销量将突破2500万辆,海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从2017逐年上升,2022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共出口65.07万辆,同比增长119.8%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95.8%。

 

欧洲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主要市场,过去两年整体增幅达到14%,德国、英国、瑞典等国增长率超20%。东南亚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仍保持在2.5%左右的较低水平,但发展势头强劲,泰国、印度等国宣布2030年电动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5%-50%。

 

中国新能源出海德国正当时

 

根据中国商务部今年1月的统计数据,目前在德中资企业超过2000家,集中在运输、汽车零配件、新能源等领域。中国与德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2007年成立了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2016年两国又迈入战略合作伙伴发展阶段。

 

面临石油天然气短缺的情况,德国希望快速完成能源转型,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性较强。在光伏领域,德国计划2030年光伏设备装机容量达到200吉瓦去年德国的新增容量为5.46吉瓦,其中2.8吉瓦的组件在德国制造,其余约一半主要来自中国。德国95%的太阳能电池来源于中国。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3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占德国进口电动汽车的比例达28.2%,较去年同期7.8%增长了261%。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2年出口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占比49%,其中出口德国的新能源汽车均价最高,3.8万美元。

 

在正面激励和排放约束的双向政策影响下,欧洲主流车企正试图加快向新能源转型的力度。而中国良好的产业链缓解了德国车企的电池产能压力,为德国车企转型助力。

 

中国新能源机遇及政策优势

 

对于光储产品而言,中国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在技术标准、产品环保度、安全性方面,能够满足国际的要求。中国政府目前正加强储能产业标准和政策支持,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的实行大大降低了中国储能产业的投资成本。

 

而新能源汽车整体需求高涨的同时,中国企业自身具有较强的技术储备和成本优势,能够打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性价比车辆,发展前景良好。

 

2023年5月25日,商务部表示将通过加强运输保障、鼓励汽车企业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支持汽车企业完善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等措施护航中国汽车出海。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政策计划制定、出台公开透明、操作性强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准入条件,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科研生产。

 

完善新能源汽车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行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创新金融产品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经营、消费等各环节的融资需求。

 

根据2022年最新政策标准,对于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照每千瓦时三千元人民币进行补助。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最高的补助是每辆车补助五万元。

 

对于新能源光伏企业,2023年光伏补贴最新政策为市级财政按项目实际发电量给予补贴,补贴对象为法人单位或个人。

 

 

立即获取定制方案

提交需求表单,1小时内获取《德国公司注册可行性评估》

*您的称呼

*联系方式